未來的智慧城市應該是個什么樣?
智慧城市,這一詞匯最早起源于媒體領域,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概念,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近年來,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日益增長的智能化需求和城市不斷擴大的規模,讓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考慮進行這種數字化升級,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整體運行效率。而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也提出了自己相應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
智慧城市的形與意
那么,究竟怎樣的一座城市才能稱得上是智慧城市呢。從定義上來看,只要應用到信息技術或者創新概念來優化運行效率城市都可以稱作是智慧城市。但實際上這顯然是不夠的。而業內對智慧城市這一概念的解讀也經常各有側重,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技術應用,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網絡建設,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人的參與,有的觀點認為關鍵在于智慧效果。
但可以肯定的是,智慧城市絕對不是智能城市的另一種說法,它不僅需要通過一系列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應用來為人們帶來方便,更應該強調人本身智慧的加入。如果只是單純將各種自動化,按照程序設定運行的機器堆在一起,將各種儀器嵌入城市的各個角落,那么這座城市只是一個巨大的毫無生氣的機器,只是具備了智慧城市的外形而已。
而正如智慧和智能這兩個詞詞義上的區別一樣,顯而易見人才是整個智慧城市的核心,城市服務于人,人根植于城市??萍己喕裟切┓爆崣C械的步驟,剩下的空間則應留給人去獨立思考。
藝術作品中的智慧城市
其實,人們對智慧城市的想象早在藝術領域中有所體現。例如,在蒸汽朋克文化的世界觀中,人們將魔法和科學看似矛盾的兩種不同風格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巨大的蒸汽機轉動碩大的齒輪,但它依賴的可能是一瓶裝在小玻璃瓶子里的神秘物質,或者是一塊號稱擁有強大魔法能量的寶石。在此基礎上,一座城市也可以瞬間張開破舊帆布制成的翅膀,伸出用機械零件組成的四肢,像遷徙的動物一樣在廣袤的草原上移動。沒錯,我說的正是《哈爾的移動城堡》。
這樣一座城市,寄托著人們對于烏托邦社會的美好愿望,又反映了人類對科學不斷地探索和無窮無盡地求知欲。
那么既然提到了代表著對過去的懷念的蒸汽朋克,那么自然也少不了代表未來的賽博朋克。在賽博朋克的世界里,科技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建立了巨大的智能化城市,普及的計算機化信息籠罩全球,甚至人體改造也是家常便飯。例如,真人電影版的《攻殼機動隊》里,龐大的全息廣告牌在城市上空交相輝映,而機器人服務員則站在街上招攬過往的行人。
而這種故事背景下,人類依然像現在一樣過著相對低端生活的生活,吃普通的食物,駕駛普通的車輛?;蛟S正因如此,這樣相對合理的想象讓人覺得這樣更接近未來可能的樣子。
再有就是更為科幻的一些情況了。例如《超人》中超人的故鄉氪星,高度發達的外星科技下,一揮手就能讓桌面變化成一個3D全息地圖,又或者只是通過手掌的識別就能將整個人的DNA編碼讀取和存儲。顯然我們都知道,這都是科學再怎么發展都實現不了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的智慧城市
那么,除了藝術作品中展望的未來城市的形象,現實生活中,我們真正在建設的智慧城市又該是什么樣子呢。
早在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并引發了全球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情。2009年,美國迪比克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城市。隨后,新加坡、西班牙巴塞羅那、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丹麥的哥本哈根,都依照著自己不同的理解提出了方案,建設出了一批更加綠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
而中國則于2012年提出了首批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經過十年的探索,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進入新階段,一座座更高效、更靈敏、更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正在應運而生。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超過500個城市均已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8.7萬億元。
建設智慧城市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國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智慧城市發展的展望
一直以來,有兩種驅動力推動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后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
因此,智慧城市的最終形態,不僅依賴各種技術的進步,也需要社會的發展來進行推動。是一種不斷演進的形態。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怎樣的形態,未來每座智慧城市都會需要一座自己的數據中心,以及大量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并且最終整座城市指揮系統的運行也都將基于城市云服務。這也是近年來,國內相關產業公司重點發力的方向。
雖然未來的智慧城市,不會像藝術作品中那樣的科幻氣息十足,甚至可能看上去和現在沒有很大的區別。但它依然會為我們帶來更加美好便利的智慧生活。